Categories: 單身無罪

「單身化」社會來臨│誰說交往前一定要告白?

《超單身社會》

「單身化」時代來臨!即使一個人,你也能活下去嗎?

 

#「交往前要告白」的文化到底從何而來?

搞笑組合「隧道二人組」曾經有一個名叫「道隧紅鯨團」的綜藝節目,這個節目從一九八七年開始播出,也成為閃電約會「道隧派對」的語源。那個節目中,男女參加集體聯誼,最後男生走到女生面前鞠躬伸手,向女生告白:「請多指教。」

所以,「交往前要告白」的文化,是從之後的九○年代開始盛行的嗎?

九○年代曾經流行過名為「心動記憶」的美少女攻略遊戲,最後在遊戲中向女生告白,當女生答應,就算完成任務。一九九九年開始播出「戀愛巴士」這個節目,節目的規則就是「先告白,再交往」。

是不是也造成了影響?

▲Photo:pinterest

聽說男女交往後,女生重視「交往○○天紀念日」,由此可以證明「交往前要告白」文化的普及。各位男性朋友,你們會記得這種日子嗎?男人通常早就忘得一乾二淨吧?交往紀念日,當然就是「告白的日子」。男人除了求婚以外,交往時也要告白,而且還必須記住告白的日子。

相反地,我最近在以女性讀者為對象的網站上看到了「沒有告白就開始交往的情侶逐漸增加」的報導,由此可見,「交往前要告白」已經成為固定的模式。

即使是這樣,年輕男生在交往之前,真的都會告白嗎?前面提到的「Mynavi woman網站」進行調查後,有將近半數的男性回答「每次都會告白」。我實在難以相信。

國外並沒有「交往前要告白」的文化或是規定,和外國人提起這件事時,他們笑著說:「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習慣?」這是日本獨特的文化。

▲Photo:pinterest

#有家庭者和單身者的幸福貯藏庫不一樣

上一章曾經談到,單身男和單身女藉由消費得到幸福感,但並不是花錢買幸福。幸福並不是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到的東西,而是藉由消費,讓自我的「認同」和「成就」的精神價值得到滿足。每個人的「認同」和「成就」的充實感並沒有標上價錢放在店裡,為了藉由「emo消費」得到幸福,必須使用花錢買到的工具,積極從事某些行為,而且,他們很願意花費時間。

我曾經當面採訪幾位單身男,仔細聆聽了他們花費時間和金錢投入的事。

有人投入健美或拳擊等運動項目,把身體鍛練得很強壯,也有人迷上卡丁車,有人熱衷於拍攝完全不比專業攝影師遜色的藝術照,也有人全力追星,更有人熱衷在同人誌展覽時角色扮演,也有人專門去歷史悠久的城郭和古戰場旅行。有人只專注於某一件事,也有人有興趣廣泛,總之,這些單身男並不都是所謂的「宅男」。

採訪時,因為是初次見面,所以每個人對我充滿了警戒。一開始說話很小聲,而且都有點提不起勁。但聊到他們有興趣的領域時,他們的眼神立刻不一樣了,說話也開始大聲起來。他們直視我的眼睛,口沫橫飛地告訴我多麼有趣。每個人都眼睛發亮,臉頰泛著紅暈,口齒伶俐、滔滔不絕,簡直判若兩人。

我對角色扮演一竅不通,但對日本古城和戰國時代的古戰場很熟悉,和一個興趣是走訪古戰場的單身男聊得很投機。尤其是聊到大坂夏之陣時,毛利勝永奮戰路線的話題時,雙方都聊得很熱烈。在這場戰役中,大家都一味稱讚真田幸村,但其實毛利勝永在那場戰役中最奮勇。當我們都注意到這件事時,一下子拉近了雙方的距離。而且,我們對走訪古城時,必須單獨去旅行這一點也產生了共鳴。因為一旦有人同行,就會產生顧慮,無法盡情地參觀,也無法和當地人盡情聊天。如果以為一個人旅行,就完全不和任何人說話就大錯特錯。正因為可以一個人自由自在地參觀,所以可以和別人盡情聊天,完全不必在意時間。

▲Photo:pinterest

在採訪過程中,他們在談論自己喜歡的事時,應該充滿了幸福的感覺,因為有人聽他們談論這些,也是一種「認同」。

有一件事必須聲明,他們並不是沒有朋友,相反地,他們和因為興趣愛好而認識的朋友之間繁頻交流,而且,攝影、插畫和音樂這些創作領域的興趣,可以在網路上交流。如果是這些不需要語言的作品,可以和全世界產生連結。更何況無論是什麼語言,只要使用網路的翻譯功能,就可以進行交流,很多人透過網路交流了好幾年。不能因為彼此從來不曾見過面,就斷言這種關係很淡薄。關係的強弱並不是取決於透過什麼方式交流,而是由彼此關係的長久性和頻繁度所決定的 。即使是遠距離,即使國籍不一樣都沒有影響,和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對象進行交流,對他們來說,正是感受幸福的瞬間。

這種剎那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?

只是滿足欲望的短暫幸福就稱不上是幸福?

說這種話的人才是多管閒事。幸福沒有絕對的定義,即使定義了幸福,又能夠發揮什麼做用?因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可以得到幸福的方程式,也沒有地圖和指南針。重要的是每個人是否能夠感到幸福,無論是剎那的幸福,還是短暫的幸福,或是充滿了欲望,都不需要旁人置喙。

▲Photo:pinterest

「一旦有了家庭,就會瞭解真正的幸福」這種話,好像認定「沒有家庭的人都很不幸福」,這才是粗暴而又傲慢的態度。以我個人的實際經驗,和這些結婚教人士聊天都沒有交集,他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瞭解未婚人士。我也因此得出一個結論,已婚者和未婚者的幸福貯藏庫原本就不一樣。

諾貝爾經濟獎得獎者,也是行動經濟學教父之稱的美國心理學、行動經濟學家丹尼爾·康納曼說,「說幸福就是和自己愛的人,愛自己的人在一起也不為過」,但「自己愛的人、愛自己的人」並不一定是情人、家人或是親子,和自己興趣愛好、價值觀相同,或是「想法相同的人」交流,也可以讓人感到幸福。而且,對象不一定是人,「投入自己喜歡的事」,也是一種幸福。

想要追求幸福,是否結婚、有沒有孩子這種「狀態」並不重要,心態更重要。無論身處哪一種狀態,是否有追求幸福的行動力,而且對微小的事,是否有感受幸福的能力,才是決定幸不幸福的關鍵。由此可以發現,如果未婚男女負面地認為自己「想結婚,卻結不了婚」,放棄行動,就會陷入不幸的深淵。

▲本文節錄:超單身社會一書


書名/ 超單身社會

出版社/ 平安文化 

作者/   荒川和久

日本超大型廣告公司博報堂「單身活動系男子研究計畫」負責人。

早稻田大學法學院畢業,進入博報堂後負責汽車、飲料、啤酒、食品、化妝品、電影、物流、郵購、住宅等各種業務,同時也負責品牌吉祥物開發、店面和餐廳營運等工作。

他是研究單身生活者的權威,經常受邀上電視、廣播節目,並在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撰文。另著有《不結婚的男人:持續增加的單身男的真相》。

本文章經超單身社會授權

cover photo:女人說製作,非授權請勿轉載

【誠徵專欄作家】

你喜歡寫作嗎?你擅長用文字觸動人心嗎?

《Women說》邀請對寫作充滿熱情,正經營個人粉絲團或部落格的你,加入專欄作家行列!

歡迎來信投稿兩性愛情、婚姻雜談、心靈勵志主題文章,並於文末附上100字內的作者自介。

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《Women說》FB專頁,快點把握機會投稿吧 → 聯絡我們

 

單身無罪

Share
Published by
單身無罪